作为一家全面的PCB制造商,HILPCB生产各种电路板技术——从标准FR4板到HDI、软硬结合板以及先进的柔性PCB解决方案。其中,柔性PCB需要特别关注材料行为、弯曲力学和受控的制造公差。
本指南侧重于工程级的柔性PCB规格——帮助产品团队定义结构、材料和叠层,以确保可制造性、长期可靠性和成本效益。凭借涵盖柔性PCB工程和聚酰亚胺材料性能的专业知识,HILPCB支持工程师从需求定义到批量生产。
柔性PCB结构类型
了解可用的柔性电路板结构有助于工程师为特定应用选择最佳配置。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。
单面柔性PCB 最简单的结构,铜层位于聚酰亚胺基材的一侧。适用于简单互连、LED灯带和低密度应用。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和最低的成本。仅限于点对点连接,无法交叉。
双面柔性PCB 两侧都有铜层,通过电镀通孔连接。允许交叉布线并提高布线密度。与单面相比,灵活性略有降低,但功能强大得多。适用于大多数中等复杂度的应用。
多层柔性PCB 三层或更多铜层,带有内部电源/接地层。提供受控阻抗、EMI屏蔽和最大布线密度。对于复杂的高速设计,其降低的灵活性和较高的成本是合理的。典型配置包括4层和6层FPC板。
软硬结合PCB 将柔性部分与刚性PCB区域结合在一个组件中。消除了板对板连接器,同时提供了稳定的元件安装区域。适用于复杂的3D封装和高可靠性应用。

材料规格与特性
材料选择决定了柔性PCB在温度、频率和机械应力下的性能。了解材料特性有助于做出明智的规格决策。
聚酰亚胺基材选项 标准聚酰亚胺(Kapton HN)工作温度范围为-200°C 至 +300°C,可靠性久经考验。高性能等级(Kapton E, UPILEX-S)为细间距电路提供了增强的尺寸稳定性。我们在聚酰亚胺PCB方面的专业知识确保材料与应用需求的最佳匹配。薄膜厚度范围从超薄应用的12.5μm到最大刚性的125μm。
铜重选择 铜厚度直接影响灵活性和载流能力。压延退火铜(RA)为动态应用提供了卓越的柔韧性。电解铜(ED)为静态柔性设计提供了成本优势。常见规格:
- ½ oz (18μm): 最大灵活性,有限的载流能力
- 1 oz (35μm): 标准规格,良好的灵活性
- 2 oz (70μm): 高载流能力,灵活性降低
有胶 vs. 无胶 传统结构使用丙烯酸粘合剂将铜粘合到聚酰亚胺上。无胶(两层浇铸)消除了这一层,减少了15-25μm的厚度,同时提高了热性能。对于需要最小厚度的HDI应用,较高的材料成本是合理的。
覆盖层规格 覆盖层厚度通常与基膜匹配(25-50μm)。丙烯酸粘合剂提供良好的粘合性和中等的耐热性。环氧树脂粘合剂为高温应用提供了卓越的热性能。激光钻孔开口可实现机械冲压无法实现的细间距焊盘访问。
电气和机械规格
定义精确的规格可确保卓越的制造,同时满足应用要求。
线宽和线距 标准能力支持100μm(4 mil)的线和间距。先进制造可为高密度设计实现75μm(3 mil)。细间距规格需要受控的工艺和无胶结构以获得最佳效果。
过孔规格 最小过孔直径与基材厚度和能力有关。标准通孔:直径200μm,焊盘环宽100μm。激光钻孔微孔可实现HDI结构:直径可达100μm。盘中孔设计需要特殊的填孔和平面化工艺。
弯曲半径要求 动态弯曲(重复弯曲):最小为总厚度的10倍 静态弯曲(一次性弯曲):可接受总厚度的6倍 零弯曲区域:元件区域和连接器需要加强板
表面处理选项 ENIG(化学浸镍金):优异的可焊性,平坦表面,5-10μm镍,0.05-0.15μm金 浸银:成本效益高,良好的可焊性,有限的保质期 OSP(有机保焊膜):成本最低,需要小心处理 浸锡:良好的可焊性,适用于组装工艺

HILPCB — 柔性PCB工程支持
柔性PCB规格不仅涉及选择材料和厚度,还关乎确保在实际应力下的长期运行可靠性。诸如铜晶粒方向、粘合剂系统、阻抗稳定性、热循环、湿度暴露和弯曲疲劳等因素必须与产品的预期生命周期保持一致。
HILPCB为柔性电路提供全面的工程和生产支持,包括:
- 完整的结构范围 — 单面、双面、多层和软硬结合板
- 受控阻抗和HDI能力 — 细线加工、微孔和薄芯板结构
- 材料灵活性 — RA/ED铜、无胶结构、高温聚酰亚胺
- 可靠性验证 — 弯曲循环测试、AOI/ECT、尺寸测量、热老化
- 可制造性保证 — DFM审查、叠层优化、良率驱动的布线指导
- 行业适用性 — 汽车、医疗、航空航天、消费和工业领域部署
- 供应链稳定性 — 从快速原型到规模化生产,规格一致
凭借**柔性PCB制造能力** 和无缝的**软硬结合板集成**,HILPCB成为您的战略合作伙伴——确保每个柔性电路都能提供您的客户所期望的电性能、机械弹性和产品可靠性。
常见问题解答
Q1: 我应该为我的柔性PCB指定什么铜重? 对于动态弯曲应用,指定½ oz(18μm)以获得最大灵活性。对于平衡灵活性和载流能力的标准应用,使用1 oz(35μm)。仅当高电流需求超过灵活性要求时,选择2 oz(70μm)。请与制造商协商以进行优化。
Q2: 如何确定我的设计的适当弯曲半径? 对于动态弯曲(操作期间重复弯曲),计算最小弯曲半径为总厚度的10倍。静态弯曲应用(组装期间弯曲一次)可以使用总厚度的6倍。计算厚度时包括所有层、粘合剂和覆盖层。
Q3: 我应该期望什么样的线宽和线距能力? 标准柔性PCB制造可靠地支持100μm(4 mil)的线和间距。先进工艺通过无胶结构和受控工艺可实现75μm(3 mil)。尽可能指定更宽的几何尺寸以提高良率并降低成本。
Q4: 我何时应选择无胶结构? 当最小厚度至关重要(可穿戴设备、植入设备)、需要卓越的热性能或需要超细间距几何形状时,选择无胶结构。为了这些性能优势,可以接受较高的材料成本。标准有胶结构适用于大多数应用。
Q5: 表面处理选择如何影响柔性PCB性能? ENIG提供最佳的保质期和可焊性,但增加了成本和厚度。浸银以适中的成本提供良好的性能。OSP最小化厚度和成本,但需要及时组装。根据组装时间表、存储要求和预算限制进行选择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