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属基PCB(MCPCB)制造 | 铝基与铜基 | 热路径工程

适用于LED和电力电子的高导热PCB:铝/铜基板,陶瓷填充介质 1–8 W/m·K(每米·开尔文1至8瓦),铜填充导热孔,以及真空层压实现无空隙界面。通过 −40↔+125°C(零下40至正125摄氏度)循环验证,具备完整MES可追溯性。

用于高功率LED的铝基与铜基MCPCB,薄介电层与铜填充导热孔的截面示意
系统导热率 1–8 W/m·K(每米·开尔文1至8瓦)
空隙面积通常 <2%(小于100分之2)
ASTM D5470 热阻验证
CTE优化基板(铝约23 ppm/°C;铜约17 ppm/°C)
100% 高压测试(最高 4,000 V AC——4000伏交流)
批次与单件级 MES 可追溯性

通过材料与工艺控制实现热路径优化

平衡介电层厚度、热阻与绝缘性能

当功率密度超过约 0.5–1.0 W/cm²(每平方厘米0.5至1.0瓦)或结温限制严格时,PCB 必须作为主动散热器工作。标准 FR-4 PCB 体系导热率仅约 0.3–0.4 W/m·K(每米·开尔文0.3至0.4瓦)。相比之下,金属基PCB(MCPCB) 通过集成铝或铜基底与陶瓷填充介电层(典型值 1–5 W/m·K,每米·开尔文1至5瓦)来降低热阻并提升高负载下的可靠性。

介电层厚度——通常为 75–150 μm(75至150微米)——主导热阻(Rth)并决定击穿电压。我们的真空层压工艺将厚度控制在 ±10%(正负10%)以内,并确保热循环中介电层的完整性。对于热点散热,可在功率器件下方布置 散热过孔阵列,或搭配 厚铜PCB 层以增强横向散热。详见 MCPCB组装导热材料 选择指南。

关键风险:介电层不均匀或金属基板翘曲可能导致循环负载下的局部热点、击穿或焊点疲劳。过孔绝缘不良或分层会使 Rth 增加最高可达 30%(100分之30),降低LED流明维持率或MOSFET可靠性。

我们的解决方案:我们进行 热冲击测试(−40°C↔+150°C——零下40至正150摄氏度)和基于FEA(有限元分析)的热建模,以验证传导路径与机械稳定性。通过SPC与CTE匹配的叠层设计监控表面平整度与介电层结合强度。对于混合散热方案,可参考结合 Al₂O₃/AlN 与金属基板的 陶瓷PCB 替代方案,其材料导热率可达 190 W/m·K(每米·开尔文190瓦)。

针对LED、电动汽车转换器和工业电源系统,MCPCB 是我们 高导热PCB 解决方案的基础。了解更多请参阅 热管理设计 系列,涵盖叠层优化、过孔密度与界面材料以实现高效散热。

  • 系统 Rth 目标值 <0.5 °C/W(小于每瓦0.5摄氏度)
  • 介电层均匀性 ±10%(正负10%)
  • 散热过孔直径 Ø0.30–0.50 mm(0.30至0.50毫米),间距 1.0–1.5 mm(1.0至1.5毫米)
  • 铝基板约 140–160 W/m·K;铜基板约 380–400 W/m·K(每米·开尔文140至160瓦;380至400瓦)
  • 白色阻焊层实现 LED 反射率 >85%(大于100分之85)
MCPCB截面图显示铝/铜基底、薄介电层与密集散热过孔

🚀 快速报价请求

✨ 根据当前产品页面自动填充
金属芯PCB生产中的真空压合、厚度测绘与质量门控

🔧 获取完整制造能力

✨ 根据当前产品页面自动填充

层压工艺控制与可靠性验证

无空隙粘合与可重复的热阻性能

在分阶段压力(通常为 20–30 kg/cm²(每平方厘米20至30千克))与峰值温度 175–185°C(175至185摄氏度) 下进行真空层压,可形成无空隙界面并稳定介电层厚度。预层压微蚀刻的目标粗糙度 Ra 约 1–2 μm(1至2微米),既确保附着力又不显著增加界面热阻。面板温度均匀性控制在 ±3°C(正负3摄氏度)范围内。

验证项目包括 ASTM D5470 热阻测量(允差 ±15%——正负15%)、100% 高压测试至 4,000 V AC(4000伏交流),以及 −40↔+125°C(零下40至正125摄氏度)温度循环 500–1,000 次(500至1000次;电阻变化 <10%——小于100分之10)。了解更多请参阅 热冲击测试 与板级 PCB测试

  • 空隙面积通常 <2%(小于100分之2)
  • 面板温度均匀性 ±3°C(正负3摄氏度)
  • 剥离强度 ≥1.5 N/mm(大于或等于每毫米1.5牛顿)
  • 介电层厚度与层压压力的 SPC 控制
  • 批次留存与 MES 流程记录

MCPCB 完整技术规格

导热材料、绝缘与高功率布线

铝基板性价比优异;铜基板适用于极端热流
参数标准能力高级能力标准依据
层数
1–2层最高4层(最高4层)IPC-2221(印制板通用设计标准)
基材类型
铝基 5052/6061铜基 C110(可选不锈钢)材料规范
导热系数(系统)
1.0–3.0 W/m·K(每米·开尔文1.0至3.0瓦)最高 8.0 W/m·K(每米·开尔文最高8.0瓦);铜芯约 380–400 W/m·K(每米·开尔文380至400瓦)ASTM D5470(导热性能测试)
介电层厚度
75–150 μm(75至150微米)≤50 μm(小于或等于50微米)高性能介电层制造商数据表
板厚
0.8–2.0 mm(0.8至2.0毫米)0.5–3.2 mm(0.5至3.2毫米)IPC-A-600(可接受性标准)
铜厚
1–3 oz(35–105 μm;每平方英尺1至3盎司,厚度35至105微米)最高 10 oz(350 μm;最高每平方英尺10盎司,厚度350微米)IPC-4562(铜箔规范)
最小线宽/间距
150/150 μm(6/6密耳;150乘150微米)100/100 μm(4/4密耳;100乘100微米)IPC-2221(设计通用要求)
最小孔径
0.30 mm(0.30毫米)0.20 mm(0.20毫米)IPC-2222(刚性板详细设计)
最大面板尺寸
571.5 × 600 mm571.5 × 1200 mm制造能力
击穿电压
≥3,000 V AC(大于或等于3000伏交流)≥6,000 V AC(大于或等于6000伏交流)IEC 60243-1(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)
表面处理
OSP、无铅HASLENIG、化学沉银、ENEPIGIPC-4552/4556(表面镀层)
质量检测
电测试、热阻测试热循环、耐压测试、TDR(按需)IPC-9252(电气测试)
认证项目
ISO 9001、UL、RoHS/REACHIATF 16949、ISO 13485、AS9100行业标准
交付周期
5–10天(5至10天)3–5天(3至5天)加急生产计划

准备开始您的PCB项目了吗?

无论您需要简单的原型还是复杂的生产运行,我们先进的制造能力确保卓越的质量和可靠性。30分钟内获取您的报价。

热管理设计(DFT)实施

在热源下方使用铜扩散层与高密度散热过孔阵列:典型为 50–100 过孔/cm²(每平方厘米50至100个),孔径 Ø0.30–0.50 mm(0.30至0.50毫米),间距 1.0–1.5 mm(1.0至1.5毫米)。对于电源路径与汇流排,可考虑采用 厚铜PCB。通过热隔离槽保护敏感RF/模拟区域;针对射频功率放大器,当导热性与CTE匹配至关重要时,可评估 陶瓷PCB 模块。

界面质量决定 TIM 性能:保持焊盘区域局部平整度在 ±25 μm(正负25微米)内,表面粗糙度 Ra ≤3 μm(小于或等于3微米)。关于成本/交期权衡,请参阅 PCB组装报价 指南。

功率器件下方的铜扩散层与散热过孔阵列的热设计布局

需要专家设计审查?

我们的工程团队提供免费的DFM分析和优化建议

带质量门控的多阶段制造流程

流程:基板准备 → 介质层压 → 图形蚀刻 → 钻孔/电镀(按需) → 阻焊/表面处理 → 验证。自动厚度测绘(每面板 9–25 个测点)将介电层厚度控制在 ±10%(正负10%)范围内。超声波C扫描/X射线检测直径 >0.5 mm(大于0.5毫米)的气孔,总气孔面积通常 <2%(小于100分之2)。耐压测试按设计电压验证绝缘性能。

对于混合功率与高密度逻辑的组装,当需要互连延伸时,可采用 HDI PCB背板PCB 混合方案。工艺窗口与配方详见 制造流程

基板与介电材料权衡

铝基(5052/6061):导热率 ~140–160 W/m·K(每米·开尔文约140至160瓦),热膨胀系数 ~23 ppm/°C;LED/中等功率应用的高性价比选择。

铜芯:导热率 ~380–400 W/m·K(每米·开尔文约380至400瓦),热膨胀系数 ~17 ppm/°C;适用于极端热流或紧凑热源。

介电层:标准 1–2 W/m·K(每米·开尔文1至2瓦);高级 3–5 W/m·K(每米·开尔文3至5瓦;需调整工艺)。超薄 ≤50–75 μm(小于或等于50至75微米)可降低热阻但会降低绝缘耐压;我们协同优化厚度与电压关系。模块到系统集成参见 整机装配

铝芯与铜芯及不同介电厚度与热学指标对比

统计过程控制(SPC)、批次验证与文档管理

来料检验验证合金成分、厚度与表面状态;介电层批次按 ASTM 方法抽检。SPC 图表追踪介电层厚度、气孔率、剥离强度与热阻,过程能力指数 Cpk ≥1.33(大于或等于1.33)。首件验证包含 D5470 测试、耐压测试与显微切片;批次报告存档以满足汽车/医疗审核。验收标准参见 IPC Class 3 制造 规范。

LED、电源转换与汽车电子

LED照明: 采用铝基MCPCB与高反射率掩膜,街灯/车灯目标结至散热器热阻 <1 °C/W(小于每瓦1摄氏度)。

电源转换: 铜芯基板适用于热流密度 >5–10 W/cm²(大于每平方厘米5至10瓦)的 IGBT/MOSFET 模块。

汽车电子: 支持 −40↔+125°C(零下40至正125摄氏度)循环测试,具备可追溯性与 PPAP 准备。高温区域附近的柔性跳线建议搭配 柔性PCB 使用。

工程保障与认证

经验: 量产 LED 与电力电子用 MCPCB。

专长: 真空层压、铜填充过孔、平整度/Ra 计量;关键参数 SPC 控制。

权威认证: IPC-6012 Class 2/3、IATF 16949、ISO 13485;备查的工艺流程卡与批次报告。

可信体系: MES 关联供应商批次、序列号与热测试数据;按客户要求保留文档。

  • 控制项:层压压力/温度窗口、介电层厚度、空洞率
  • 可追溯性:批次编码、单元序列化、电子流程卡
  • 验证项目:D5470 热阻、耐压测试、热循环与显微切片

常见问题

MCPCB 与标准 FR-4:何时应迁移?
当功率密度超过约每平方厘米0.5至1瓦,或结温裕量紧张时,MCPCB 通过金属芯与高导热薄介电层显著降低热阻。
铝芯还是铜芯——如何选择?
铝芯为 LED 与中功率应用提供最佳性价比;铜芯适用于极高热流或紧凑封装,要求更低热阻与更优CTE匹配。
功率器件下方需要多少散热过孔?
典型为每平方厘米50至100个过孔,孔径0.30至0.50毫米,间距1.0至1.5毫米;铜填充过孔的垂直导热能力约为树脂填充的10至20倍。
可支持何种隔离电压?
常规设计依据介电层厚度可实现3000至6000伏交流耐压;每批次均通过100%高压测试验证标称电压。
哪种表面处理最适合散热焊盘与LED?
化学沉银与 ENIG 提供平整、低粗糙度的 TIM 接触面;反射率 ≥85%(大于100分之85)的白色阻焊层可提升 LED 光效。

体验先进的PCB制造卓越

从简单的原型到复杂的生产运行,我们的世界级工厂提供卓越的质量、快速的周转和有竞争力的价格。加入数千名信任我们PCB制造需求的满意客户。